头条创作挑战赛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
公元十三世纪,可以说是蒙古人的辉煌时代。
在东亚,蒙古的铁骑肆虐北方,迅速征服了中国大部分的领土,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将曾经能够呼风唤雨的女真人踩在脚下,霸气十足。与此同时,在遥远的欧洲,蒙古骑兵的铁蹄震撼整个大陆,他们的征战一直持续到多瑙河流域,令这些高大威猛的欧洲人感到无比的恐惧与颤抖。
在中东与西亚,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继承了其父的遗志,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蒙古汗国,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更是让中东的局势发生了深远的变化,影响持续至今。
在这个被蒙古人主宰的十三世纪,几乎没有任何国家或文明能够有效阻挡这股席卷全球的力量。术赤、哲别等著名蒙古将领在欧亚大陆的战功赫赫,光辉照耀四方。然而,天意难测,蒙古的最终敌人却是当时他们最为轻视的南宋。南宋虽然在之前的征服战争中未曾显现出强大的实力,但他们却在后来的抗击中给蒙古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展开剩余84%位于中国南方的南宋,面对蒙古的压迫,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艰苦抵抗,这在过去的所有蒙古征服中是从未见过的。南宋首次与蒙古的冲突,便发生在窝阔台时期,这一事件成为了后续南宋与蒙古展开长时间对抗的开端。
提起宋蒙战争,必须提及的就是南宋高层实施的“联蒙灭金”战略。这个战略类似于一百多年前的金朝和宋朝之间的“驱虎吞狼”,不过这一次,结果却更加惨痛。历史似乎总是无法为人们提供教训,重复的错误让人感到无奈。
金朝灭亡后,南宋政府在举行了一场庆祝活动之后,便开始了对北宋故土的“小算盘”。刚刚登基的宋理宗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,决心亲自指挥一场“端平入洛”的军事行动。所谓的“端平入洛”,端平是宋理宗的年号,而“入洛”则指的是宋军进入曾经辉煌的洛阳,以此作为恢复故土的标志。
而蒙古人却没有急于与宋朝冲突,他们深知宋朝急于收复失地的心理,于是故意后撤,保留河南地区,以此让宋廷上钩,最终将责任归咎于宋朝破坏合约。实际上,若宋军能够成功,这一切的计谋都会化为泡影。可是,由于南宋内部的斗争和蒙古人的深谋远虑,军事行动最终未能成功。
这种进攻的失败,不仅让南宋损失惨重,许多士兵和物资被丢失在北方,而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南宋江淮一带的防线空虚,几乎无人守卫。刚刚摧毁金国的窝阔台看准时机,立即决定调动三路军队进攻南宋,希望能够一举解决战斗,像他们在西方征战一样迅速。
窝阔台的征伐南宋分为两路,一路由他的儿子阔端带领,进攻四川;另一路由阔出负责,进攻荆襄地区。这显示了窝阔台对于这次行动的必胜信念。此时,蒙古人认为,宋军的战斗力微不足道,这次战斗就如同例行公事一样,指挥者的身份已经不再重要。然而,战事的发展却超出了他们的预期。
即便是西路军在战场上大获全胜,但由于四川制置使赵彦呐的懦弱,阔端的进攻尽管一度成功,但四川防线依然没有彻底被攻破,虽然许多勇敢的南宋将领在巴蜀地区英勇牺牲,最终只剩下了夔州。
相比之下,窝阔台寄予厚望的荆襄防线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。荆襄地区,特别是襄阳,一直是南宋防线的核心,若这里失守,南宋的防御体系将完全崩塌,直接暴露于蒙古骑兵的锋刃之下。然而,不幸的是,荆襄地区的指挥官赵范,他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战略眼光,另一方面又沉迷于自己的政治斗争,使得整个防线的防守变得空洞不堪。
赵范原本因推行“端平入洛”军事行动而获得了声名,却在关键时刻暴露出其决策上的巨大失误。他忽视了金兵投降南宋后对于防线建设的巨大帮助,反而因个人仇恨而拒绝善用这些兵力。更为严重的是,赵范不断制造分裂,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刻,安排北军成为了“替罪羊”,将他们推向了对立面。最终,襄阳附近的唐州和邓州的守军,因受到赵范的欺压,最终选择了投降,蒙古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两座重要的城市。
蒙古军队面对着襄阳的坚固防线并未立即发动全面攻击,而是选择了围城策略。尽管蒙古军进攻持续,襄阳依然未能攻破,这让所有人都认为襄阳的防守能经受住考验。然而,出人意料的变化发生了——襄阳城中的北军在赵范的压迫下爆发了哗变,与南军发生激烈冲突。赵范未能有效控制局面,甚至选择了弃城而逃。这一选择直接导致了襄阳的陷落,随之而来的便是周边的多个城镇失守,江汉大地的防线也随之瓦解。
南宋面临灭顶之灾,唯有等待蒙古的两路军会合,南宋的覆灭似乎已成定局。然而,天命难测。就在这时,意外发生了——主攻荆襄的阔出突然病逝,蒙古进攻南宋的步伐被迫放缓。这一变化,恰如天赐良机,南宋名将孟珙迅速意识到机会来了,他立刻上奏请求收复襄阳,朝廷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展现了极高的效率,迅速批准了孟珙的计划。
孟珙首先收复了襄阳周边的城镇,逐步切断了与蒙古军的联系,并通过收买内应,最终在1238年秋天成功重新占领了襄阳。南宋的中部防线因此得以巩固。
虽然孟珙并未在襄阳的战斗中看到最终的胜利,但他依旧心怀远大目标,致力于将襄阳打造为世界上最坚固的城池。多年后,忽必烈最终带领蒙古军队亲自攻打襄阳,但他和他的军队在这里停滞了整整六年,直到借助回回炮这一强大的攻城武器,才终于攻破了这座象征着南宋抵抗的坚城。襄阳城的坚韧,成为了蒙古人征战历史中的一段心头之痛,也是一段英雄史诗的见证。
[1] 匡裕彻. 蒙元军在宋元战争中的战略变化[J]. 黑龙江民族丛刊, 1988(01):45-49.
[2] 乔东山. 论元朝攻宋战争中的招降战术——以襄阳之战为例[J]. 宋史研究论丛, 2018(02):90-100.
[3] 霍达. 南宋抗蒙(元)战争京湖战区防御研究[D]. 哈尔滨师范大学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, 2021.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