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说宋朝没有骑兵,但实际上在宋朝初期,却存在着一支特别的骑兵部队——静塞骑兵。人们常说“女真不满万,满万不可敌”,其实这话更应该是指汉族骑兵不满万,满万则不可轻视。自古以来,中原王朝的骑兵数量一直不多炒股配资理财,但每当拥有一支强悍骑兵部队时,便能横扫东亚战场。比如战国时期赵国的李牧边骑,汉代卫青、霍去病率领的铁骑,唐朝闻名的玄甲骑兵,以及明末的关宁铁骑等,都是名垂千史的骑兵力量。
说起宋朝的军事力量,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羸弱不堪的形象,实际上,两宋时期仍然拥有一批训练有素、勇猛善战的军队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宋初的静塞骑兵。静塞铁骑人数虽少,满编仅有三千人,每个骑兵配备五匹战马,这些骑兵均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易州士兵,个个体魄强健,能拉开两百斤的硬弓,作战极为凶猛。易州地处幽云十六州附近,边关风气彪悍,宋史中记载:“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,皆习干戈,战斗时毫无畏惧,闻敌至,或父母策马出战,妻子取弓矢,甚至不待穿戴甲胄便冲锋。”静塞骑兵所用的马匹多为宋太宗北伐时缴获,全部配给这支部队,静塞骑兵也从未令朝廷失望,屡次对辽作战均未尝败绩。
据宋史记载,袁继忠曾劝说李继隆:“这些骑兵只能守城用,若敌人攻城,城中还有谁来防守呢?”但李继隆并未采纳这一建议。后来契丹大军入侵,易州城陷落,城内士兵的妻儿全被俘虏。李继隆怀疑士兵因此心生怨恨,准备将他们分散调配至各路军队。袁继忠反对:“不行,只需向朝廷上奏扩大军额,并优厚供给粮饷,必能激发士兵忠诚。”李继隆采纳了此计,士兵们深感欣慰,袁继忠也请求将自己的部队纳入李继隆指挥体系。
展开剩余62%公元988年,雍熙年间北伐失败,加上君子馆之战的惨败,河北宋军主力几乎覆灭。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率军南侵,连战连捷。经历多次挫败后,宋太宗改变心态,下令边关守军退入城池防守,禁止与敌军野战。驻扎在唐河北的宋军各将领多主张坚壁清野,静待时机,不轻易出击。袁继忠却豪言壮语:“强敌当前,城中重兵却不主动进攻,任凭敌军肆意侵掠他郡,这算什么朝廷养兵御侮的意义?我愿身先士卒,战死敌手!”他慷慨激昂的言辞振奋了众将的士气。
面对皇帝的命令,作为主帅的李继隆断然回应: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!”毅然率军出战。静塞骑兵早在辽军南下之前就被调往定州守备。此次辽军精锐骑兵悉数出动,唐河之战中,静塞骑兵一骑当先,冲入敌阵,大破辽军先锋骑兵。静塞骑兵采用“一人五马”制,得以在战场上迅速驰骋,穷追猛打。李继隆、荆嗣、郭守文乘胜追击,辽军惨败,尸横满地,宋军一路追击至满城,斩获首级超过一万五千人。辽军元气大伤,双方遂停战六年。此战不仅击碎了耶律休哥不可战胜的神话,还扭转了宋辽战争态势,为宋朝赢得了喘息之机。辽国的皮室军和铁林军作为其精锐骑兵,也纷纷败于静塞骑兵之手,可见静塞铁骑战斗力之强悍。
然而,宋朝先天条件不足,缺少广阔的养马场地,后来西夏的崛起更是夺走了宋朝最后的马匹资源。静塞骑兵逐渐被各路将领拆分,用于自保,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。如果宋朝早期能够大力发展骑兵力量,或许可以一举解决边关危机,收复燕云十六州,甚至实现大一统。然而,宋朝对唯一的养马基地——被西夏占据——竟无作为,任由西夏发展壮大,结果处处陷于被动。没有骑兵的步兵作战艰难异常,再加上崇文抑武政策,使得两宋在军事上始终给人以羸弱无力的印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